山楂苗:超金星、大五棱、歪把紅、紅錦秋、山里紅、粉紅、蒙山甜楂、香山楂、大棉球等。
板栗,又名栗、板栗、栗子、風栗,是殼斗科栗屬植物,原產于中國,分布于越南、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,生長于海拔370~2800米的地區,多見于山地,已由人工廣泛栽培。栗子營養豐富,維生素C含量比西紅柿高,更是蘋果的十幾倍。栗子中的礦物質也很全面,含鉀、鋅、鐵等。雖然含量沒有榛子高,但仍比蘋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,尤其是含鉀量比蘋果高出3倍。
分布情況:全球本屬植物分布于北半球的亞洲、歐洲、美洲和非洲。其中主要栽培種的是中國興隆縣,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,遷西板栗,舒城縣。
山楂,又名山里果、山里紅,薔薇科山楂屬,落葉喬木,高可達6米。在山東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蘇、浙江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河北等地均有分布。
核果類水果,核質硬,果肉薄,味微酸澀。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,干制后可入藥,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,具有降血脂、血壓、強心、抗心律不齊等作用,同時也是健脾開胃、消食化滯、活血化痰的良藥,對胸膈脾滿、疝氣、血淤、閉經等癥有很好的療效。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,是一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,其提取物對抑制體內癌細胞生長、增殖和浸潤轉移均有一定的作用。
落葉喬木,樹皮粗糙,暗灰色或灰褐色;刺長約1-2厘米,有時無刺;小枝圓柱形,當年生枝紫褐色,無毛或近于無毛,疏生皮孔,老枝灰褐色;冬芽三角卵形,先端圓鈍,無毛,紫色。果實近球形或梨形,直徑1-1.5厘米,深紅色,有淺色斑點;小核3-5,外面稍具稜,內面兩側平滑;萼片脫落很遲,先端留一圓形深洼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物種分類:山楂按照其口味分為酸甜兩種,其中酸山楂最為流行。
甜口山楂:外表呈粉紅色,個頭較小,表面光滑,食之略有甜味。
酸口山楂:分為歪把紅,大金星,大綿球和普通山楂幾個品種(最早的山楂品種)。歪把紅,顧名思義在其果柄處略有凸起,看起來像是果柄歪斜故而得名,單果比正常山楂大,在市場上的冰糖葫蘆主要用它作為原料。
大金星:單果比歪把紅要大一些,成熟個數上有小點,故得名大金星,口味最重,屬于特別酸的一種。
大綿球:單果個頭最大,成熟時候既是軟綿綿的,酸度適中,食用時基本不做加工,保存期短。
普通山楂,山楂最早的品種,個頭小,果肉較硬,適合入藥,市場上的山楂罐頭的主要原料。
生長環境:生于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。海拔100-1500米。山楂適應性強,喜涼爽,濕潤的環境,即耐寒又耐高溫,在-36~43℃之間均能生長。喜光也能耐蔭,一般分布于荒山禿嶺 、陽坡、半陽坡、山谷,坡度以15~25度為好。耐旱,水分過多時,枝葉容易徒長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但在土層深厚、質地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生長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