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果樹栽培技術的發展特點:
以前,我國果樹栽培中存在著單產低、品質差、農藥高殘留等問題,嚴重影響了果樹生產的經濟效益。近十幾年來,隨著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高新技術的進步發展和應用, 實現了極大的突破, 將這些技術如果運用于果樹栽培行業,可以解決我國多年來困擾果樹種植戶的難題, 實現最大化的產業效益,我國的果樹栽培技術主要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:矮化密植、良種化、苗木無毒化、機械化和自動化、商品化、反季節生產。只有合理運用這些發展特點,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實現果樹生產的優質、高產和高效, 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。
一、果樹種植歷史:
我國約在6000多年以前,人們就已經采集和收藏野生果實食用。我國果樹栽培最早見之于文字記載的首推《詩經》。我國原產的蘋果、杏樹、核桃、櫻桃、葡萄、桃樹、梅、李子、棗樹、梨樹、栗等十幾種果樹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人們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果樹生產經驗,魏晉南北朝時期,《齊民要術》就詳細論述了果樹繁殖、栽植、管理及蟲害防治等技術,宋代出現了果樹專著《橘錄》,明清時期果樹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。
二、果樹種植現狀:
現代果樹業萌芽19世紀中葉,東部沿海城市迅速擴大,工商業興起,人口增多,果蔬的需要也激劇增漲,加之交通的相應發展,主要果樹產區得到了相應的發展,以地方名特產品的商品化生產開始形成。新中國成立后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果樹生產得到空前發展,規模迅速擴大,從1993年起,我國果品的產量和種植面積一直穩居世界第一,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。近十幾年來, 隨著高新技術的產生和應用,我國的果樹栽培技術主要向矮化密植、良種化、苗木無毒化、機械化和自動化、商品化、設施栽培等幾個方面發展,實現了果樹生產的優質、高產和高效,并最大限度地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。下面主要介紹矮化密植、設施栽培兩種方法。
1.果樹矮化密植:隨著果樹生產的發展,果樹栽培制度也在不斷改進,由原來的喬砧稀植轉向矮化密植,并已成為國內外主要發展趨勢。
1.1矮化密植栽培的意義:
矮化栽培是利用各種措施促進果樹等作物矮化,進行密植的栽培法。它有利于提早結果,增加產量,改善品質,減少投入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常用矮化砧、矮生品種、改變栽植方式和樹形、控制根系、控制樹冠、生長調節劑控制等措施。矮化栽培在蘋果栽培上應用較多,梨、桃、柑橘、香蕉、椰子、番木瓜等栽培也有采用,已成為現代果園集約栽培的重要方法。
1.2 矮化密植的方法:
(1)選擇矮生品種。矮生品種大都矮生,節間短、分枝少。樹冠緊湊,結果早,色澤鮮艷,高產穩產。(2)選用矮化砧。(3)利用矮化技術,例如應用生長抑制劑,采用短枝型修剪或是開張枝角,抹芽放梢等方法。(4)接種矮化病毒。
1.3密植:要合理密植 ,要求具備兩個條件 ,一是要通風透光 ,二是適應機械化操作 ,一般矮化砧要比喬化砧栽植密些 ,我國用喬化砧可以5 x 3米或4 x 3米為例,株間和行間各加梳一株和一行 ,三、五年豐產后 ,再行間拔 ,以利機械操作。
2.果樹設施栽培:
近二三十年來,隨著果樹矮密栽培技術的發展解決了我國果樹栽培技術落后, 果品質量、效益不高的基本問題。
目前,全國設施果樹的栽培面積已達42000hm2,年產量820kt。中國果樹設施栽培面積截至目前已超過80,000 公頃,位居世界第一位。目前,我國的果樹的果樹設施栽培產區分為東北產區、西北產區、華北產區和華中華南產區。
三、果樹種植的未來:
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,人們在果樹栽培過程中將會不斷應用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,矮化密植、良種化、苗木無毒化、機械化和自動化、商品化、設施栽培、套袋栽培技術繼續發展,這就使得果樹的栽培成果轉化率高,滿足了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要求,從而促進了我國現代化農林經濟的建設發展,滿足了人們對果品質量的要求。